2021年教师资格考试: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来源:招教网时间:2020-12-10 16:42:10责任编辑:yangguang

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 *备考没方向?
  • *考试时间不清楚?
  • *成绩看不懂?
  • *考试内容没有掌握?
  • *拿证之后何去何从?
  • *别人上岸也这么难?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课程推荐>>>2021年全国教资直播讲座免费听,更多购课优惠点击咨询


一、行为主义

(一)巴普洛夫经典性条件反射学说(选择)

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的主要规律包括:刺激的获得、消退、泛化、分化和恢复。

获得: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如狗听到铃声就给肉,下次有铃声就分泌唾液

消退:形成条件反射后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至消失。如只给铃声不给肉

泛化:对相似刺激都有反应。如狗看到绿光摇尾巴,其它颜色光也会摇尾巴

分化:对不同刺激做不同反应。如狗看到绿光摇尾巴,看到蓝光会叫

恢复:未经强化而条件反射自动重现的现象。如隔段时间再呈现铃声时也会有唾液分泌


(二)华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 学习的实质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过程,从而形成习惯

2. 习惯的形成遵循频因律和近因律

(三)桑代克的联结-试误学习理论(填空、选择、判断)

1. 学习的实质是形成情境与反应的联结

2. 学习的过程是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

3. 桑代克的联结-试误理论强调“从做中学”,即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学习有关的概念、原理、技能和策略等。

4. 桑代克认为学习要遵循的原则: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准备律:指联结的加强或消弱取决于学习者的心理准备和心理调节状态。如课前预习,做相关知识的准备工作

练习律:指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增加,反之减少。如学习中要多练习

效果律: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因满意的结果而加强,烦恼的结果而减弱。如让学生在学习中取得成就


(四)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选择、判断、简答)

1. 斯金纳把人和动物的行为分为: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

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引起的,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经典性条件反射可以解释应答性行为。

操作性行为:没有刺激,依然有行为。操作性条件反射可以解释操作性行为。

2.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强化、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消退和惩罚

强化分正强化和负强化(简答:比较正、负强化和惩罚的异同)

正强化:呈现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奖励→行为增加)

负强化:消除或终止厌恶刺激、不愉快刺激来增加反应频率。(取消厌恶刺激→行为增加)

惩罚: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消除或抑制此反应的过程。(呈现厌恶刺激或取消愉快刺激→行为减少)

逃避性条件作用:指当厌恶刺激出现时,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而逃避厌恶刺激,在以后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会增加。

回避性条件作用:指当预示厌恶刺激即将出现的刺激信号呈现时,有机体也会自发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避免厌恶刺激的出现,以后在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增加的一类条件作用。


3. 斯金纳的程序教学:个别化的教学形式,把要学习的大问题分解为一系列小问题,并将其按照一定程序编排呈现给学生,要求学生学习并回答问题,并及时得到反馈信息。(名词解释)

4. 程序教学的原则:小步子原则、积极反应原则、自定步调原则、及时反馈原则、低错误率原则(多选、填空)

5. 斯金纳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

(五)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选择、填空)

1.学习的实质——观察学习

2.观察学习的过程分为注意、保持、复现和动机。

3.对强化的解释

直接强化:指观察者因表现出观察行为而受到强化。(有好行为才得到奖励)

替代强化:指观察者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杀鸡儆猴)

自我强化:指对自己表现出的符合或超出标准的行为进行自我奖励。完成预定目标给自己


2024教资上岸大本营

  • 考试公告
  • 成绩查询
  • 资格认定
  • 备考讲座

扫码进群,备考路上不孤独,互帮互助,共同上岸!

点击打开

收藏

复制链接

微信扫一扫

手机登录下载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

— 登录账号,免费查看完整备考资料 —

每日一练

历年试题

面试宝典

时政热点

欢迎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