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练】小学综合素质(6月24日)

时间:2018-06-24 08:50:48责任编辑:shanxiang001

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2018 幼儿园

  • *备考没方向?
  • *考试时间不清楚?
  • *成绩看不懂?
  • *考试内容没有掌握?
  • *拿证之后何去何从?
  • *别人上岸也这么难?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备考推荐:2018年国考教师资格考试协议班

点击加群:教师资格交流群(群内定期分享资格证资料、发布考试新信息)


一、单项选择题
1. 汉族前身基本上是炎帝、黄帝所遗两大族构成,史称“华夏”(也有人认为“华夏”即生活在中原的民族,“夏,大也。有礼仪谓之大;有文章谓之华”)。华夏是 汉族的前身,汉族的观念产生于五胡十六国时期,固定下来更晚,因此书中常用“华夏以代汉族”。“中国”这个词早出自周代的“何尊”(20世纪60年代出 土于宝鸡)的“余其宅兹中国”。
对这段文字后一句中的“中国”一词理解准确的是(   )。
A.华夏民族生活的中心——中原一带
B.华夏民族的居住地
C.现今中国的大部分地区
D.现今中国大陆
2.未来深海水下线缆的外皮是由玻璃制成的,而不是特殊的钢材或铝合金。因为金属具有颗粒状的微观结构,在深海压力之下,粒子交界处的金属外皮容易断裂。而玻璃看起来虽然是固体,但压力之下可以流动,因此可以视为液体。
由此可以推出(   )。
A.一切所谓的固体,几乎都可以被视为缓慢流动的液体
B.玻璃比起钢材或铝合金,更适合做建筑材料
C.液体没有颗粒状的微观结构
D.在将来的深海操作中,玻璃将取代金属,发挥更大的作用
3.小吴和小李选了相同的5门课,但是他们只在历史这门课上得到一样的分数。每门课的分数范围从60分到100分。那么根据以下哪个陈述,可以判断出小吴这5门课的平均分比小李高?(   )。
A.小吴的低分在历史课,小李的低分在数学课
B.小吴的低分和小李的高分的分数一样
C.小吴在3门课中的分数都比小李高
D.小吴的高分比小李的高分要高
4.下列内容哪些不可作为记叙文的开头?(   )。
A.设置一个尖锐、鲜明的疑问
B.表现有助于内容展开的特定情景或氛围
C.直接提出问题阐述观点
D.指出情感处于发端时的状态
5.《雀之灵》与《残春》同属于(   )。
A.独舞
B.双人舞
C.群舞
D.三人舞
6.“我此刻记起《希腊罗马伟人传》作者普鲁塔克的一句名言——显赫的业绩不一定总能表示人们的美德或恶行,而往往一桩小事,一句话或一个笑谈……更能清楚地显示人物的性格的趋向。”下列能准确复述这句话意思的是(   )。
A.普鲁塔克的名言对我的影响很大
B.有时大事还不如小事能体现人的性格
C.只有小事能显现人物的性格和趋向
D.显赫的业绩并不总能表现人的美德或恶行
7.下列语段中画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说,“西方的人文学和人文主义基本上是反自然和反宗教,对自然有侵略的倾向,对宗教不闻不问。但儒家所代表的人文学要求人类既要和自然 保持和谐,又要与宗教保持相辅相成的关系,所以它的内涵比较宽广。比如儒家的金玉良言,包括所谓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 人’,这些观念正逐渐被西方知识分子接受,成为朴实的伦理。当今世界各地出现的生态环保危机表明,人和自然的关系要重新厘定。儒家尊重自然,强调人与自 然的和谐,这也是一个有价值的东西。”
A.不闻不问
B.相辅相成
C.金玉良言
D.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8. 在一场魔术表演中,魔术师随意请一位观众志愿者上台配合他的表演。根据魔术师的要 求,志愿者从魔术师手中的一副扑克牌中随意抽出一张。志愿者看清楚了这张牌,但显然 没有让魔术师看到这张牌。随后,志愿者把这张牌插回那副扑克牌中。魔术师把扑克牌 洗了几遍,又切了一遍。后魔术师从中取出一张,志愿者确认这就是他抽出的那一张。 有好奇者重复三次看了这个节目,想揭穿其中的奥秘。第一次,他用快速摄像机记录下了 魔术师的手法,没有发现漏洞;第二次,他用自己的扑克牌代替魔术师的扑克牌;第三次, 他自己充当志愿者。这三次表演,魔术师无一失手。此好奇者因此推断:该魔术的奥秘, 不在手法技巧,也不在扑克牌或志愿者有诈。
以下哪项为确切地指出了好奇者的推理中的漏洞?(   )
A.好奇者忽视了这种可能性:他的摄像机的功能会不稳定
B.好奇者忽视了这种可能性:除了摄像机以外,还有其他仪器可以准确记录魔术师的手法
C.好奇者忽视了这种可能性:手法技巧只有在使用做了手脚的扑克牌时才能奏效
D.好奇者忽视了这种可能性:魔术师表演同一个节目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
9.下面有关记叙文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文中不得虚构任何人物、事件以至细节
B.任何情况下,记叙文六大要素须齐备
C.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但不简单排斥议论
D.语言感情色彩浓烈,讲求修辞格式巧妙运用
10.以下四种西方绘画艺术风格中,(   )是以地名命名的。
A.拜占庭
B.哥特
C.巴洛克
D.洛可可
二、材料分析题
1. 小刚今年14岁,很调皮,不爱学习,让班主任伤透了脑 筋。于是老师针对“要不要小刚继续在校读书”的问题在全班进行了无记名投票表决,这给小刚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他再也不肯到学校读书了。小刚的父母觉得他 继续上学也不会有前途,就送他到一家商场当服务员。小刚在当服务员期间,结识了一些不良青年,学会了吸烟、喝酒、赌博,而且还小偷小摸,曾偷了同事少量钱 财,受到了商场的警告。9月份的某天晚上,他竞入户盗窃,因数额较大,触犯了刑法,在逮捕归案时,公安人员不开警车,不穿警服,不扩大知情面,对小刚进行 了不公开的审问。
问题:
(1)材料中哪些人的行为分别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哪些规定?
(2)材料中哪些人的行为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哪些规定?
2. 早读铃声响了,六年级一班班主任王老师走进教室,不久小李(学习成绩位列班上的前几名)气喘吁吁跑进教室,王老师摆了一下手,示意他进去坐好。过了一会 儿,“差生”小赵跑来,看到班主任在教室,就在教室外喊了声“报告”,王老师将其引至教学楼拐角处,做了10分钟的“思想工作”。看到这两种情景同学都窃 窃私语。
请分析王老师的做法。
三、写作题
先贤苏格拉底有句名言“美德即知识”,后人对此提出质疑——“道德可教吗?”请以“道德是否可教”为话题进行写作。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本题是对考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古时的“中国”与史书记载的“华夏”、“中原”、“九州”等含义相同,同指伟大祖国。文字中提到“华夏”即生活在中原的民族。所以本题选A。
2.D【解析】本题是对考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由于金属外皮容易断裂,而玻璃在压力之下可以流动,更适合做海底电缆的外皮,可以推断:将来深海水下电缆的外皮,玻璃将发挥更大的作用。A、B、C三项从题干推断不出。
3.B【解析】本题是对考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小吴和小李的历史课得分相同,只要其他四门课中小吴的低分和小李的高分相同或者更高就可以肯定小吴的总分比小李的总分高。
4.C【解析】略
5.A【解析】本题是对艺术鉴赏常识的考查。《雀之灵》和《残春》同属于独舞。前者是杨丽萍自编自导的女子独舞,首演于1986年;后者是孙龙奎创作的男子独舞,首演于1988年。
6.B【解析】材料说明了两点内容:“显赫的业绩不一定总能表示人们的美德或恶行。”“往往一桩小事,一句话或一个笑谈……更能清楚地显示人物的性格的趋向。”并对这两点内容进行了比较,只有B项准确地概括了这两方面的内容,而且体现了两方面内容的关系。
7.C【解析】“金玉良言”应为“金科玉律”。金科玉律谓不可变更的法令或规则。后多比喻不可变更的信条。金玉良言比喻非常宝贵的劝告或教诲。
8.D【解析】本题是对考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如果魔术师表演同一个节目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那么,好奇者的推断不能成立。例如,当他用快速摄像机记录下魔术师的手法时,魔术师完全可以使用有诈的扑克牌或志愿者。D项指出了这一漏洞。其余各项均不能确切地指出好奇者推理中的漏洞。
9.B【解析】略
10.A【解析】本题是对艺术鉴赏知识的考查。拜占庭艺术是从4世纪末到l5世纪以君士坦丁堡(即古希腊城市拜占庭)为中心的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和基督教会相结合的官方艺术。
二、材料分析题
1.【解析】本题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考查。
(1)小刚的父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三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须使适龄未成年人依法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不得使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中关于家庭保护的规定。
商场的负责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八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中关于社会保护的规定。
小刚的班主任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八条“关心、爱护学生”和第二十一条“学校、幼儿园、托管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的学校保护规定。
(2) 材料中公安人员的行为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五条“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和涉及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案 件,应当照顾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他们的合法权益,并根据需要设立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人办理”中关于司法保护的规定。
2.【解析】本题是对《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的考查。
本案例中王老师对待两名迟到学生的不同做法没有达到教师应有的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的基本要求。教师的公平与公正要求教师在育人的态 度和行为上主持正义,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论学生的性别、相貌、能力、天赋、经济条件、家庭背景等主客观条件,都要用同一标准对待学生。王老师根据成绩的好 坏区别对待学生,没有认识到其实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只是还没有被老师发现或被老师忽视。每一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教师应平等对待,服务于全体学生,不 应厚此薄彼。
王老师有失公平的做法可能会使他在学生间的威信下降,也会给那些受到歧视的学生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三、写作题
【参考例文】
论道德养成途径
古 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将美德与知识等同,由知识 的可教而得到美德可教。但是美德又不仅仅是知识,美德可以是“知识”以外的东西,是一种人们践行道德的“见识”。这样,美德就不可能仅仅通过德育的说教与 学习获得。在《普罗泰戈拉篇》中,苏格拉底也曾提出过“美德不可教”的命题,这与他的“美德即知识”前后矛盾。道德究竟可教吗?我认为,道德不是单纯由 “教”得来的,道德是在有教育的环境中养成的。
我认为道德养成的途径有三条:榜样的树立与环境的习染;专门的道德知识的教授;基本知识的传授。
这 三条途径的地位是不同的,其中占首要地位的是榜样的树立与环境的习染。由于人的社会属性,无时无刻不处于社会化进程,受到社会各个方面(如家长、教师、同 伴、媒体等)的影响,社会氛围无疑在个体道德认知和情感体验及价值判断中占重要地位。关怀理论注重人的情感的关注与培养,通过关怀与理解营造一个充满温情 和人文精神的环境,经验会在个体的心理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使个体更有可能在看待和对待他人时充满温情。
其 次是基本知识的传授。这里的基本知识是指 除专门的道德知识以外的知识,并且是指,在学校中进行的有组织地学习知识,既包括学科知识,又包括活动课程知识。虽然各个学科有各自的主要教育目标,但道 德教育然会不可避免地隐含其中——普通课程的学习可以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给学生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其对道德的情感体验。如在语文的学习中,个体常常会沉醉 于优美的文字,产生对祖国独特文化的热爱,这种热爱极有可能在社会行为中转化为维护社会公德的言行,体现了一个人的道德。一般知识(非德育知识)的学习, 可以开阔一个人的眼界,转变其思维方式,使其自然而然处于一种高姿态,从而对社会甚至整个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宏观的把握,而不是只看到表面的、暂时 的利害和个人的得失,提高了个人的道德境界。活动课程不仅可以获取知识,同时也把道德实践包含在内,使课程的道德教育功能更全面。
再次为道德知识的教授。道德知识偏重于“教”而非“育”,是对社会行为规范的总结与体系化,是独立的德育过程。这种专门知识自成体系,是有意的研究结果,对于培养受教育者的道德意识、规范受教育者的行为有一定作用,但易流于教条主义和口号化,使人产生厌烦甚至抵触情绪。
道德是每个人应追求的品质,但道德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生要做的功课。学校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对于学生的道德养成,学校应提供良好的氛围,不但要在知识传授、课程设置以及学校氛围营造上下工夫,而且要给学生道德发展创造适宜的环境。


2024教资上岸大本营

  • 考试公告
  • 成绩查询
  • 资格认定
  • 备考讲座

扫码进群,备考路上不孤独,互帮互助,共同上岸!

点击打开
收藏

复制链接

微信扫一扫

手机登录下载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

— 登录账号,免费查看完整备考资料 —

每日一练

历年试题

面试宝典

时政热点

欢迎登录